常見拳法
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包含龍、虎、豹、蛇、鶴五種拳法,是泉州武術的一門絕學。[2]
少林五拳特點為“以形為拳,以意為神,樸素明朗,拳勢激烈”,富于陽剛之美。其精義為:“注意不注氣,注氣不注力,見力生力,見力化力,見力得力,見力蕘力”
史載,金·哀宗正大年間,嵩山少林寺白玉峰(法號秋月)始創(chuàng)少林五拳,后傳給覺遠和尚,二人撰寫了《少林五拳精要》,系統(tǒng)闡述了龍、虎、豹、蛇、鶴五拳的特點和手、足、身、眼、步法以及五拳結(jié)合的練法。
明·嘉靖年間,倭寇經(jīng)常侵犯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朝廷多次降旨詔嵩山少林寺武僧平寇。那時,許多武僧便就地建殿參禪,授徒傳功。進入清代,少林凈仁、凈林二僧南遷,先后在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qū)將少林五拳深度傳授。久而久之,北派五拳吸收了南派拳法,形成了南派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屬于象形拳類,為仿生之武學。鳥獸行動和神態(tài),在拳法中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龍吟、虎嘯、豹竄、蛇纏、鶴立,無一不顯示出鳥獸之行與天地之合。
學習五拳,要內(nèi)外兼修,以長拳、南拳作為基本功,同時配以內(nèi)功氣息調(diào)節(jié),做到“內(nèi)外三合”,即腳、腰、肩力催三關,精、氣、神渾然合一,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催力,以關發(fā)氣。
少林花拳
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種,屬少林柔拳一派。特點:拳打臥牛之地,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fā),離身消勁。精義:花拳八法,即“吞、吐、浮、沉、粘、離、擢、?!?。
少林花拳走的是輕柔飄逸一路,左盤右扭猶如迎風擺旗,技手攻守恰似風吹柳絮,起落進退宛若行云流水,張弛急緩好像海潮起落?;ㄈǖ膴W妙主要不在招式,更在勁力的處理之上。“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fā),離身消勁。”
花拳短小精悍,斗室之中尺棍兵器都能操練自如,充分體現(xiàn)“拳打臥牛之地”的特點,明·名士金圣嘆曾就此概括為:“花拳為一路短打。”
燕子鐺為少林花拳獨門兵器。燕子鐺為雙手短兵刃,外形酷似燕子身形而得名。平地時騰挪閃跳輕盈異常,躍起后凌空飛渡技擊長空。身段美妙,柔中帶剛,掩飾不了內(nèi)中絲絲入扣的殺機。
泉州花拳最早見于清末民初。當時泉州學府路兩位私塾老師——周蒼玉、周潤玉兄弟,便是泉州花拳的開山祖師。二人將此拳傳于林朝泰,林又傳于鄭連來,鄭連來又傳于其子鄭昆淵。
少林羅漢拳
特點:“拳路清晰簡明,短捷緊湊,靈活多變?!本x:“出手似箭,收手如綿,一招得手,連環(huán)進擊?!?p> 羅漢拳拳理滲透“相生相克、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觀點。其手形變化體現(xiàn)陰陽五行之說。羅漢拳手形按“五行”分為五枝:“仰掌為水,立掌為木,撲掌為火,握拳為土,鉤手為金?!蓖瑫r,各種手形又有不同的運動要求:“水枝如行云流水,木枝穿插如動箭,火枝如炎沖云天,木枝下沉重如鐵,金枝變形如鉤。”變化多端的“三掌一拳一鉤”造就了羅漢拳的靈活,往往在實戰(zhàn)中能出奇制勝。
羅漢拳不僅在招式上有獨到之處,而且在武學之道的研究上也有不俗的見解?!熬毼湔呖煞譃槿N境界:以力行,偏剛偏柔,剛而不柔,柔而不剛,為下乘;以氣行,能剛,能柔,剛?cè)嵯酀?,氣達全身,為中乘;以神運,虛實互補,剛?cè)峋慊?,勁透體外為上乘。”習武之人有層次上的差別,武學之道不在于行而在于神,舞形易而入神難,需要練習者的悟性,更需要長久的揣摩與研習。其招式有“和尚捧經(jīng)、醉臥羅漢、童子摘蔥、連環(huán)進擊……”
“一字馬一片身”是羅漢拳獨特的攻守方法。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羅漢拳以自己的側(cè)身對準對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隨機應變以寸勁或防或攻;后手相隨,或上或下,守中護肋。這種技擊觀念和現(xiàn)今的格斗技術異曲同工!
俗說“南拳北腿”。一般認為腿功不是南派武學所長,但羅漢拳的腿上功夫卻不容忽視。與“北腿”的高起飛踢不同,羅漢拳為低腿勁踢,配合多樣化的步伐,隱蔽性大,重心頗穩(wěn),每每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敵。
羅漢門的傳統(tǒng)獨門兵器是“瘋魔禪杖”,也叫“魯智深醉打山門杖”。長近兩米,重達5公斤,兩端分別為日月雙鏟。傳說:此杖法本來為長白山道悅真人所有。游方高僧藏玄大師與道長交往甚密,兩人經(jīng)常對飲論武,互相學習武藝。高僧學得瘋魔杖法之后,云游來到泉州少林寺,將絕藝傳授給少林僧人,于是承傳至今。瘋魔杖法“劈、切、截、戳、挑、撩、掃、掛、刺”,大開大合,大巧若拙,既似游龍走鳳般輕盈矯健,又有秋風掃葉般勇猛無情。其招式名稱有“大開山門”、“肩挑日月”、“驚魂靜心”等。
泉州少林寺俗家弟子侯君煥是羅漢門的一代宗師。民國時期,莊子深拜入侯君煥門下,學到至今最為完整的羅漢門拳、械套路,包括羅漢三戰(zhàn)、少林拳、降龍伏虎羅漢拳、五枝生克手法、五枝靠打?qū)毢瓦_摩棍法、伏魔禪杖以及血刃刀。后傳其子輩。
少林龍尊拳
又稱龍拳。特點:“吞吐浮沉,身技腰馬,門戶眼節(jié),動靜神氣。”精義:“有橋斷橋,無橋生橋,注重練神?!逼洳粌H集合雙手互搏術的守內(nèi)、游外之功,同時還具備二次防御之功。
龍尊拳一共有17套拳法,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樸實無華、利于實戰(zhàn),招招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但每一手頃刻間的變化都能起到“擋、防、攻”三種功效。“吞,如金貓捕鼠;吐,如餓虎出林;浮,大鵬展翅;沉,如老翁持拐”??此埔苑罏橹?,卻能誘敵深入,出奇制勝。
如龍尊拳中的“三獅拳”套路:雙拳奔出,氣勢磅礴,中指突起寸許,有如龍首。左右變換之時,動作迅速,富有整體感,驗證了古人“神龍無首”的變化莫測。動時,似黃龍滾水,浪里推舟;靜時,養(yǎng)神安逸,出手有山岳之威。時而原地踏步,時而突然快速游走。這套拳法移動范圍以及拳法收縮幅度雖然不大,卻能在搖身轉(zhuǎn)胛間起到“擋、防、攻”的效力:一拳迅速抵擋敵人的第一次進攻,另一拳防好敵人的二次進攻,緊接著利用與敵人的近身迅速進攻,即“有橋斷橋,無橋生橋”。
龍尊拳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臥牛之地”之說,可一手端茶,一手出招,喝茶對陣即能比出高低。龍尊拳的秘訣即“練神”,根基為“三戰(zhàn)”,運氣要氣沉丹田,眼法講究以目視目,步法要求穩(wěn)固而靈活,拳法則講究“門戶”?!俺鋈瓡r,肘距離肋骨不能超過一拳頭的距離,拳高則不能超過肩膀”,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以保證防守和進攻的力度,并起到借力用力的作用。其最高境界,則為“六斗”。
流傳于泉州的龍尊拳,系少林寺龍尊拳正法。此法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清·雍正年間,鐵珠長老來福建,路經(jīng)興化仙游縣,收朱山為徒,遂將龍尊拳傳之。三年后朱山學成,傳給門人吳申天,即俗家第一代。朱山傳古田彭德成(俗家第二代),德成再傳俗家第三代彭金山。1945年傳到QZ市區(qū)西街的一池大師(黃承懋),已是俗家第十代。
龍尊拳法分為兩個流派,一派為“直上清溪”,即一路龍法;另一派為“太子游龍門”,即二路龍法。泉州流傳的是二路龍法。
龍尊拳為福建七大拳之一,在福州猶為盛行,而日本人對此拳也很感興趣。早在1993年2月,日本沖繩剛?cè)崃鞑词挚帐值绤f(xié)會就到福州與古田縣武術隊進行交流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