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鄧艾居功言悖逆
曹魏景元四年,冬十二月。
鄧艾寫給司馬昭的書信,到達(dá)洛陽相國府。
司馬昭閱后,將信交于心腹賈充、邵悌等人閱覽。
賈充道:“鄧艾私封蜀人,制定治蜀、平吳之策略,這是否超過他之職權(quán)?!?p> 邵悌道:“鄧艾有白起、韓信之功,威震巴蜀,名譽天下,此時劫持蜀主,又占據(jù)巴蜀,日久恐將生變。”
司馬昭本有不滿,見二人如此言論,氣憤道:“伐蜀之前,鄧艾屢次進言不可伐,是我強令他出兵,他才有今日之功。難道土雞變越鳥,家鴨成鳳凰,已無人可駕馭乎?”
賈充看了眼邵悌,對司馬昭道:“相國可派監(jiān)軍衛(wèi)瓘提醒鄧艾,凡事當(dāng)上報,不可擅行,并讓鐘會監(jiān)視鄧艾,以防有變。”
邵悌道:“再看鐘會、衛(wèi)瓘等將領(lǐng)是否向朝廷報告鄧艾之事?!?p> 司馬昭微微點頭,道:“也好,夏侯和!”
相國左司馬夏侯和出列,道:“相國!”
司馬昭道:“我派你為使,代表朝廷,慰問蜀地將士,告知眾將士,朝廷之嘉獎詔令,隨后便至?!?p> 夏侯和道:“遵命!”
司馬昭走到夏侯和身前,道:“一定讓衛(wèi)瓘監(jiān)軍提示鄧艾,國家大事當(dāng)從長計議,不可獨辦?!?p> 夏侯和道:“諾!”
于是在收到鄧艾書信后,司馬昭對鄧艾的言論表示不滿,便派使者前去蜀地,提醒鄧艾謹(jǐn)言慎行。
蜀地,涪縣。
季漢滅亡的詔令到達(dá)漢中漢城,漢城護軍蔣斌即放下抵抗,到涪縣歸降鐘會。
正如之前鐘會所說,當(dāng)蔣斌來到涪縣后,鐘會約蔣斌、蔣顯兄弟一起到涪縣郊外的蔣琬墓,親自祭掃。
此時鐘會于墓前上香,眾人于是敬拜。
禮畢,鐘會道:“尊君公侯一代人杰,其二子博學(xué)多才,我鐘士季能與蔣氏結(jié)交,乃榮幸之至。”
蔣斌道:“鐘將軍屈駕至此,令人敬佩,若不嫌棄,我兄第二人,愿為鐘將軍馬首是瞻。”
蔣顯道:“愿為鐘將軍馬首是瞻。”
見二人跪拜,鐘會連忙扶起,道:“好,那就請蔣氏兄弟留于涪縣,參贊軍事?!?p> 蔣斌、蔣顯皆道:“諾?!?p> 鐘會看著遠(yuǎn)處,道:“二位兄弟,如今西部戰(zhàn)事結(jié)束,說說對于時局之看法?!?p> 蔣斌道:“鄧艾搶得頭功,占據(jù)成都,聽聞已制定治蜀與征吳方略,恐不為人下?!?p> 蔣顯道:“若不是鐘將軍主力屯于劍閣,鄧艾豈能立下如此之功?!?p> 鐘會點了點頭,道:“那么之后,情況又將如何變化。”
蔣斌道:“魏廷不會坐視不管,鄧艾狂不了多久?!?p> 蔣顯道:“請鐘將軍靜待魏廷之令使?!?p> 鐘會道:“也好?!?p> 不久,鐘會、蔣斌、蔣顯返回涪縣軍營。
數(shù)日后,魏廷使者夏侯和到達(dá)涪縣。
夏侯和見到鐘會,道:“鐘將軍,朝廷派我來向諸位將軍告知朝廷正討論封賞之事,數(shù)日后便會下達(dá)。在此期間,相國收到鄧將軍來信,鄧將軍制定治蜀與平吳策略,不知諸位是否已知?!?p> 鐘會看著衛(wèi)瓘,衛(wèi)瓘道:“聽說過,但鄧將軍并未直接告之我等,我等亦無能為力。”
鐘會道:“我等也是在等相國之意,使者前來,可有傳達(dá)。”
夏侯和道:“相國請衛(wèi)監(jiān)軍告知鄧將軍:事當(dāng)須報,不宜輒行?!?p> 衛(wèi)瓘道:“事當(dāng)須報,不宜輒行。如此看來,相國對鄧將軍之作為有所不滿?!?p> 夏侯和道:“不僅是相國,整個相國府對此都有言論?!?p> 衛(wèi)瓘看了眼鐘會,對夏侯和道:“既然如此,我即刻寫信于鄧將軍。”
夏侯和道:“有勞衛(wèi)監(jiān)軍?!?p> 鐘會道:“夏侯使者此次前來,是否會去成都?!?p> 夏侯和道:“相國只讓我找衛(wèi)監(jiān)軍,并未讓我去成都?!?p> 鐘會道:“那就請使者留于涪縣,等候新令?!?p> 夏侯和想了想,道:“行?!?p> 夜里。
鐘會請姜維到自己住所。
姜維道:“今日洛陽使者前來,看來鄧艾已被魏廷懷疑?!?p> 鐘會道:“之后該如何行事?”
姜維想了片刻,道:“衛(wèi)瓘寫信勸導(dǎo),怕是事與愿違。鄧艾或?qū)⒃俅谓o司馬相國寫信,堅持自己之主見?!?p> 鐘會道:“若如兄長之言,相國會如何應(yīng)對?”
姜維看著鐘會,道:“我有一計,可借相國之手,除掉鄧艾,這樣賢弟便可入主成都?!?p> 鐘會驚訝,道:“還請兄長賜教?!?p> 姜維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之鐘會,鐘會聽之,大呼妙哉,予以采納。
之后,衛(wèi)瓘寫給鄧艾的書信,到達(dá)成都。
鄧艾閱信,見司馬昭不贊成自己的主見,為此感到不滿,便把書信拿給旁邊鄧忠、師纂。
二人閱后,鄧忠道:“父親,看來相國不太認(rèn)可父親之策,所以讓衛(wèi)監(jiān)軍如此回復(fù)?!?p> 師纂道:“事當(dāng)須報,不宜輒行。就是指鄧將軍不要自做主張,一切聽候朝廷之令?!?p> 鄧艾道:“我有說錯乎?三年定蜀滅吳,此乃天賜之良機,相國如此英杰,難道不知?”
見他激動,鄧忠道:“父親息怒,或許朝廷亦有困難,所以一時拿不定主意?!?p> 師纂道:“如今朝廷封賞詔令還未到達(dá),不如稍等?!?p> 鄧艾道:“你二人年輕,自當(dāng)不急。而我已年過七旬,此時不定,將來還能否揮師江表,直指建業(yè),我不愿再等也!”
鄧忠與師纂面面相覷,不知該說什么。
見二人愣住,鄧艾道:“不行,我需再給相國寫信,請相國克服一切困難,以伐蜀之決心,繼滅東吳,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p> 于是鄧艾持筆道:“銜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quán)宜。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zhèn)定。若待國命,往復(fù)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jié),終不自嫌以損于國也?!?p> 通俗意思為:我奉命征討,遵從旨意給予的命令,使敵人首領(lǐng)歸服;秉承皇帝旨意來任命臨時官員,以此來安定剛歸附的蜀人,這是符合權(quán)宜之計的。如今蜀國全部歸降,使我國的疆域直到南海,東與吳郡和會稽郡相接,便可早日安定。如果等待朝廷命令,往返的路程,會拖延很多時日。按照《春秋》的大義,士大夫離開國境,如果遇到可以安定社稷,有利于國家的事,可以自己做主。如今吳國尚未降服,疆域與蜀地又相連,不能拘于常理而失去良機。按照兵法,以大局出發(fā),不應(yīng)考慮個人的功名與得失,我鄧艾雖然沒有古人那般節(jié)操,但絕不會因心有顧忌而損失國家的利益?!?p> 寫畢,鄧艾道:“你二人閱后,立即遣使送之相國府。”
鄧忠、師纂閱后,又愣住了,或許是對文中之意并不太理解。
見二人猶豫,鄧艾親自叫來信使,命令送之。
當(dāng)夜,師纂再次給衛(wèi)瓘寫信。
到了十二月末。
魏廷陸續(xù)發(fā)布詔令。
十二月二十一日,魏廷發(fā)布詔令,將益州一分為二,北部為梁州,由鐘會鎮(zhèn)守,南部為益州,由鄧艾鎮(zhèn)守。這樣做即是為了削弱益州勢力,減輕中央管制難度,也是為了平衡鐘會與鄧艾之間潛在的矛盾。
二十二日,魏廷發(fā)布詔令,特赦梁、益二州士民,免除其五年內(nèi)一半的租賦。
二十四日,魏廷發(fā)布詔令,褒獎滅蜀之戰(zhàn)有功將軍,鄧艾和鐘會。
詔曰: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僣號之主,稽首系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zhàn)不終日,云徹席卷,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勛也。其以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
通俗意思為:鄧艾顯耀國威彰顯武力,深入敵人腹地,斬將拔旗,消滅敵首,使得偽稱帝的人,隆重的跪拜并自捆頸部,多年來就該殺的罪人,一次出征就全部平定。用兵沒有超過預(yù)定的時間,戰(zhàn)斗進行還沒經(jīng)過一整天,就像風(fēng)掃殘云,一舉蕩定巴蜀。即使白起攻破強大的楚國,韓信打敗強勁的趙國,吳漢擒獲公孫述,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若論功績最高,那也比不過鄧艾的功勛。如今任命鄧艾為太尉,增加食邑二萬戶,封兩個兒子為亭侯,各得封邑一千戶。”
詔曰:會所向摧弊,前無強敵,緘制眾城,罔羅迸逸。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凡所降誅,動以萬計,全勝獨克,有征無戰(zhàn)。拓平西夏,方隅清晏。其以會為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戶。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戶。
通俗意思為:鐘會所向披靡,擊敗從未遇見過的強敵,占領(lǐng)眾多的城池,布下大網(wǎng)捉拿逃敵。蜀國的大將,覆面自縛歸順朝廷,謀略從未失算,征途從未荒廢。包括所有投降殲滅的敵人,用萬來計數(shù),全勝克敵,可謂不戰(zhàn)而勝。蕩平西部國土,使得邊境得到安定。如今任命鐘會為司徒,增加食邑一萬戶。封兩個兒子為亭侯,各得封邑一千戶。
從這兩份詔書可以看出,鄧艾與鐘會皆名列三公,但所增食邑有所不同,鄧艾高于鐘會一萬戶。
同日,郭太后去世。
涪縣方面。
衛(wèi)瓘又收到師纂來信,于是向鐘會匯報,鐘會、衛(wèi)瓘、胡烈等人見鄧艾堅持個人主張,皆認(rèn)為他這種行為屬于悖逆,發(fā)生變亂的征兆已經(jīng)顯露。于是三人向朝廷報告,又讓師纂也報告。
這時,鄧艾寫給司馬昭的信,被鐘會派人于中途攔截,鐘會善于模仿他人書法,于是修改鄧艾書中詞句,使內(nèi)容更加傲慢,居功自傲。
十二月月底,相國府。
司馬昭先后收到鄧艾、鐘會、衛(wèi)瓘、胡烈、師纂的書信。
司馬昭顯得特別憤怒,道:“這個鄧艾,他眼里還有朝廷乎,難道想在南面稱王!”
賈充道:“鄧艾怎會如此狂傲。”
邵悌道:“相國之前讓衛(wèi)監(jiān)軍提示他不可自作主張,可他卻不聽。朝廷又以他為太尉、若是赴任,怕是要與朝廷分庭抗禮也。”
司馬昭道:“所以鐘、衛(wèi)、胡、師四位將軍寫信于我,皆認(rèn)為鄧艾之舉屬于悖逆,之后將發(fā)生叛亂?!?p> 賈充看了眼邵悌,對司馬昭道:“可令鐘會入成都,抓捕鄧艾。以囚車將鄧艾押至洛陽,再由朝廷定罪?!?p> 司馬昭疑惑,道:“鄧艾名望高于鐘會,職位亦在鐘會之上,若是抗拒,又該如何?”
邵悌道:“鐘會所統(tǒng)軍隊,五六倍于鄧艾。況且詔令一到,實行抓捕,誰敢反抗?!?p> 司馬昭想了想,道:“不如我率軍至長安?!?p> 賈充不解地看著邵悌,邵悌道:“此事何需相國親自出征?!?p> 司馬昭道:“難道你忘了之前你我二人的對話,怎能讓我不要出征。我用信義待人,所以重用鄧艾、鐘會。當(dāng)我到達(dá)長安之后,便能快點與二人相見,弄清事實,人不負(fù)我,我不負(fù)人。”
見司馬昭如此所想,這讓賈充、邵悌二人頗感驚訝。
賈充:“原來相國只是想弄清真實情況?!?p> 司馬昭道:“若我派你出征,難道也一定要懷疑你?”
聽到這里,賈充感慨而無語。
邵悌見況,也不知該說什么。
這時記室荀勖走近,道:“相國,我支持你出鎮(zhèn)長安?!?p> 荀勖是鐘會的從外甥,鐘會是荀勖從舅,二人是舅甥關(guān)系。
見荀勖一言毫無私心,這使司馬昭眼前一亮,并道:“公曾,說說你之看法?!?p> 荀勖道:“之前我提議以衛(wèi)瓘為監(jiān)軍,監(jiān)視鄧、鐘兩路大軍,所以兩軍和睦,一舉蕩平西蜀。而如今衛(wèi)瓘亦寫信,看來此事不得不重視。”
司馬昭道:“繼續(xù)說來?!?p> 荀勖道:“是,在下認(rèn)為,可派賈護軍率步、騎一萬先行進入漢中,駐守樂城,相國親率十萬大軍進入關(guān)中,駐守長安,相國可寫信于鐘士季,若鄧艾不服,我可助你,相信彼此很快便會相見?!?p> 司馬昭爽快道:“此計甚妥。明日我上奏陛下,令鐘會抓捕鄧艾。”司馬昭看著賈充,接著道:“公閭!”
賈充道:“相國?!?p> 司馬昭道:“以你為中護軍假節(jié)、都督關(guān)中、隴右諸軍事,率軍先行,駐進漢中樂城?!?p> 賈充道:“諾!”
司馬昭道:“我當(dāng)親率洛陽十萬之軍,數(shù)日之后,出鎮(zhèn)長安?!?p> 滅蜀之后,占據(jù)成都的鄧艾,逐漸居功自傲,兩次向司馬昭寫信,主張自己的治蜀、平吳之策。鐘會、衛(wèi)瓘、胡烈、師纂等皆認(rèn)為鄧艾違反正道,或?qū)⒆儊y,于是向朝廷上報。
司馬昭與僚屬討論之后,命令鐘會抓捕鄧艾,又命賈充駐守漢中樂城,司馬昭本人則前往長安,了解真相。那么鐘會能奉詔抓捕鄧艾嗎,之后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鐘士季入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