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宣儀瞇了瞇眼,看著自己手機的屏幕。
上面的界面儼然是她自己展示給陸遙的內容。其中包括那個被調查的徹徹底底的賬號——自稱粉絲想要為她作曲的賬號。
在這一段時間里,她已經(jīng)完完整整的把這段時間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事情,包括一些令人生疑的內容,全數(shù)回顧了一遍。
倒也不是覺得自己托付了很多事的陸遙沒有自己專業(yè),只是于宣儀實在按奈不住自己的求知欲。她是清楚的,陸遙必然有一些不能告訴自己的事,而她在這段必須消遣時光的日子里,應當可以自己找到一些線索。
——比如,一些只有她能找到的線索。
首先,于宣儀考慮的是自己目前的處境。
按照他人的說法,有一個人把自己當做了那位負有盛名又極度張揚的殺手;而應當還有另一個人,和自己的身世息息相關,根據(jù)所有已有事實的分析,那個人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在袒護著她。
一切的情感要素都有緣由,這是于宣儀也秉信的原理之一。她并不認為,如果真的一個與自己血緣相關基因相近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只憑借這么一點生物學上的牽連就會導致這樣的袒護出現(xiàn)。
這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理論,而是將心比心的事實。起碼在于宣儀的角度看來,如果是她發(fā)現(xiàn)世界上存在著一個素未謀面,只有血脈相連的人,她是斷不可能為了這個陌生人而增加葬送自己計劃的可能性的。
除非還有別的什么原因。于宣儀一直認定,自己失去的那段過去的記憶里應當沒有什么太過重要的內容。她并不是執(zhí)著于血脈和過去的人,對于自己真正概念上的親人也沒有過絲毫的回憶,這并不符合對于“懷念”這一詞的定義。
她一直以為,如果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她的親人,對她應當也是同樣的態(tài)度。
但如果并不是那樣,這位袒護自己、使用這樣微妙的方式替自己洗脫和解困的人,究竟又會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
隨后,那位名為莊柏的女士的些微線索,終于引起了她一點不切實際的聯(lián)想。
慣常的手段。
沒錯,作為一位身上同時具有謹慎和張揚兩種截然不同特質的殺手,黎明是一位矛盾的存在。于宣儀曾經(jīng)就對此頗為在意。為什么他會這么做?為什么他會用這樣做秀一般的手段把自己的作為往外宣傳?
她始終想不明白。即使是套入自己的思維邏輯,純靠現(xiàn)有的線索,也找不到這種冒險的理由。
過多的信息意味著過多的線索,尤其是在得知這位焦點也許和自己的思維方式相近以后,她便愈發(fā)確定,這或許就是事實。
因為陸遙的關系,她在偶爾能得到的一些情報當中甚至覓得了一些更令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的領悟。
黎明的一些思維,幾乎和她在看到那些案件的大體脈絡時得出的第一種猜測完全一致。也就是說,如果于宣儀帶著殺人的欲望決心犯下命案,使用的手段也會和事實相差無幾。
她幾乎是以一種求證的心態(tài)看待那些只能供她參考的資料,只得盡力克制不要讓自己的驚訝太過于顯著。如果不是明確自己并沒有犯案的時間和盡力,于宣儀幾乎要以為作案者是自己精神分裂的出來的另一個人格。
但事實如此,也不由得讓于宣儀想到一些其他的推斷。不同于大眾所認同的黎明是一個為了以示效尤,做法極度偏激的殺人“愛好者”,他或許還有別的動機。
一個“有悖初衷”的動機。
謎題并不能牽動于宣儀的心弦,揭露與否不過是裝著薛定諤的貓的盒子打開前與打開后的問題。就像于宣儀在觀看偵探作品的時候,總覺得推理的過程過于繁瑣,便直接不間斷的跳過各種搜證的過程,枯燥無味的把線索排列成串,最后跳躍到揭秘的時刻,確認是符合邏輯的結論就直接完成。
她不是一個有趣的人,只希望自己所知實屬“正確”。斗膽猜測之下,她也不由得隱隱有種感覺,會不會這個所謂的黎明也是這樣的存在?
可如果是這樣,黎明作為的繁瑣就更加無法理解了。如果非要讓于宣儀自行附加一個可能會使結果成立的條件,或許要編造出一個更深層的故事。
但編造不是于宣儀的強項。
抬頭看了一眼,發(fā)覺陸遙一時半會應該不會返回,于宣儀重新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上。
她不擅長編造,因為一切的脈絡自有定數(shù)——但作為一個志向是成為新聞記者的人,她所持有的不只是好看的外表和操控自如的音調,調查與探究才是她真正的專長。
眸光定在手機屏幕不斷變化的畫面當中,最終,畫面和視線都停在了某處。
一切操縱輿論的風向都有一個基礎的源頭,如果把那些幾乎是毫不相干的線索匯聚在一起,能夠得出的或許就是一個固定的答案。
將所有的信息差帶來的誤解盡數(shù)排除,最后得出的是一個匯聚的焦點——在無數(shù)的零和一組成的完整圖像當中,最終能夠帶來解答的一個焦點。
她找到了。
如果邵梓或者聞人煜在這里,定然會相當驚訝這個膽大包天的人竟然以這樣詭譎的方式找到了他們曾經(jīng)有過一番探討的秘密。
源頭的探尋或許來源各異,但觸動一個特定的機關,往往可以在不同的陷阱上達成。
但他們并不在場,因此也沒有人會主動阻止于宣儀進行自己進一步的探究。
于宣儀沒有半分猶豫,先是掃視了一番自己找到的賬號所有的內容,進行了一次重復的確認。
然后,她在手機上的點擊,讓光標在最樸素的私信聊天框中停留了片刻。
打出了這樣一段話。
【你究竟是誰?】
暫時沒有得到答復,于宣儀也覺得不出所料。于是她又稍加思索,再打出了另一句話。
【我又是誰?】
這次,她得到了回復。不知道為什么,在這場不明所以的交流當中,她卻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舒服的熟悉感,就好像這種對話對她而言是最順理成章的事。
【你需要我的幫助,同時,我也需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