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群英薈萃
在黃巢的大笑聲中,兩人雙雙上了馬。幼薇坐在前面,黃巢坐在后面,他抖了抖韁繩,雙腿一夾,那馬便噠噠噠小跑起來。
長安城的街道非常寬,主干道朱雀街約有一百五十米寬。如果說現(xiàn)代十車道的主干道加綠化帶是五十米寬左右的話,你就知道朱雀街有多么寬廣了。平康坊的街道雖然不如朱雀街寬廣,但這里是京城著名的紅燈區(qū),平時人來人往,吆喝買賣,其熱鬧程度絲毫不亞于長安主干道。
黃巢駕馬,從西側(cè)出了坊門,往北走一少段路,便折而向西,沿皇城大道直奔西市而去。
西市有長安城最大的馬球場,閑暇時,大家呼朋引伴,一干少年郎聚齊人數(shù),便會開赴西市打馬球。
暮春之際,正是葉嫩花初之時。融融暖陽照射在街道兩邊高大的梧桐樹和槐樹上,它們長長的枝干向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幼薇坐在馬上,身子隨著馬的奔跑微微起伏。黃巢一手拉韁,鼻端傳來少女的幽幽體香,不禁有些心猿意馬。
幼薇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問道:“今天來了哪些人?”
黃巢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道:“那可就多了,韋保衡、張直方兩個都來了,還有平時泡在球場的那些人。不過,文木兄要幫朱嬸子準備飯菜,他沒時間,李可及有事也來不了……”
黃巢每數(shù)一個人名,幼薇腦海中就閃過這些人的樣子。
韋保衡是韋氏家族韋侍郎的兒子,官二代兼富二代,長相秀氣斯文,身材瘦弱,打球時常遭嫌棄,因而來得少。想不到這次他也來了,不過他跟王文木不是太熟,可能是張直方張大將軍帶過來的。
張直方是右金吾大將軍,手握軍權(quán),位高權(quán)重,按理說他這樣的人怎么可能出現(xiàn)在西市的球場上呢?要出現(xiàn),也應(yīng)該是出現(xiàn)在皇宮內(nèi)苑的球場才對。
可他就是來了,跟長安城的少年郎,在西市的馬球場上奔跑吆喝,玩得滿身滿臉的汗,時不時還得被人嫌棄球打得不好,甚至被人罵兩句。
張直方雖貴為大將軍,卻也是出了名的粗率豪放、灑脫不羈。他無心政務(wù),常常不顧職責,跑出去打獵吃酒。朝廷念他父親功高,對他這種行為放之任之。連皇帝都管不了他,這也讓張直方更加地任性亂為。
張直方雖然性格豪烈,但在朝中有著極好的人緣。即使最正直的諫議大夫,在張直方不務(wù)正業(yè)這件事上也是三緘其口。所以縱使張直方使酒好游,不理政務(wù),也無人舉報。
這人無論優(yōu)缺點,聽著似乎也還行,唯有一件事,讓與他打過球的人總能耿耿于懷。這就是張直方這人看著豪氣,輸了球有時卻會耍賴。
似乎感覺也挺可愛,可是跟他打球的人可不這么認為,辛辛苦苦打贏了球,你上下嘴皮子一碰說,不行,這場不算,你惱不惱火?
所以張直方雖貴為正三品大將軍,球打得不錯,皇宮內(nèi)苑的人打球從來不會喊張直方。于是乎,堂堂大將軍張直方,當他想要打球時,只能來到西市跟長安街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少年郎打球,說來還真有些落魄。
還有王文木,豪邁疏財,俠肝義膽,不過家境不好,也沒讀過什么書,做上坊正怕是費了不少關(guān)系和錢財。張可久,擅音律,會吹笛,即使清唱也很好聽,老百姓很迷他,只要他出現(xiàn),人們的眼睛就會變成星星眼……
正想著,就聽黃巢豪氣干云地說:“今天買了良馬,一定要單挑他們。”
單挑?!好吧,唐朝是可以單挑的。因為他們對雙方人數(shù)沒有特別規(guī)定,若是覺得自己夠厲害,一人單挑十個也是沒有問題的。
《封氏聞見記》就記載了李隆基與吐蕃的一場馬球賽。在那場賽中,李隆基帶四人對戰(zhàn)吐蕃十人,力量對比懸殊,但李隆基往來如風,所向披靡,連連洞穿球門,最后贏得了這場比賽,為唐代歷史留下了一段以少勝多的佳話。
唐朝是一個豪氣干云的朝代,好男兒志在四方,打馬球,狩獵,戰(zhàn)場上爭軍功,哪里都是能讓男兒們一展身手的好場所。
幼薇笑道:“黃巢君真是豪氣沖云天??!”
言談中,已到了西市。入口處,一個年輕郎君正四處張望,此人長相溫潤,一雙眼睛飛入鬢角,顯得眼睛狹長如狐。
黃巢騎馬過來,年輕郎君見之,連忙迎上來,而黃巢也瞬間從馬背上跳下來,兩個人擁抱在一起,黃巢大笑道:“朱兄弟,你怎么來了?”
朱兄弟回道:“文木兄說你們在這里打球,我就過來看看,他們又說你騎了馬去接人去了,我便堵在這門口等你?!?p> 黃巢摟著朱溫的肩,問他別后的情況,兩人相談甚是親切。
幼薇從馬上跳下來,黃巢于是向幼薇介紹道:“這是朱溫,我結(jié)拜的好兄弟?!?p> 幼薇聽到朱溫這個名字,腦袋里像炸開了一朵花,朱溫朱溫,后梁開國皇帝啊,這樣近距離觀瞻……原來后梁皇帝長這樣,看他那雙看人時微瞇的雙眼,幼薇知道,這人心思細膩深沉,與黃巢豪爽耿直的性格完全不同,他們是兩路人,卻成了結(jié)拜兄弟。
“這位小娘子是~?”朱溫聲音清潤,說話時尾音微微上揚,給人溫潤舒適的感覺。
黃巢回道:“她叫魚幼薇。”
“你就是長安城有名的那個女神童???”朱溫長身玉立,雋秀儒雅,即使說這話時臉上也只有細微的波動。
幼薇臉上閃過一絲躁紅,為那句“長安街有名的女神童”,她雖少有才氣,可是一個閨閣女子,她的詩是如何流進坊肆的?
幼薇簡直能想象那些男人在說到她說到她的詩時臉上細微的表情。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子敢在長安眾多文人秀士面前稱“神童”,大家還真給她面子啊。
可是神童之名已經(jīng)傳播開來,連朱溫這種外來求學的學子也聽聞過她的“大名”,幼薇無謂過多解釋,遂“呵呵”兩聲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