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息眾課農(nóng)
懾服部落頭人、悅服三萬將士之后。
拓跋珪順勢展開全軍選拔,剔除老弱、優(yōu)中選優(yōu),組建起一支萬余人的精騎,命名禁衛(wèi)騎軍。
經(jīng)過代北之戰(zhàn),拓跋珪也意識到游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差距,這一差距在組織能力、動員能力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游牧民族并不適合中原王朝的繁雜軍制。
游牧騎兵的優(yōu)勢在于軍無輜重樵爨(cuan)之苦,輕行速捷,取資于敵,待敵疲憊,而后擊之。
此所以騎戰(zhàn)步常勝也!
拓跋珪在意識到自己的幼稚錯誤后,精簡軍制,廢什伍制,采用《尚書.周書》中的軍職,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
漢官官職一應(yīng)如舊。
禁衛(wèi)騎軍不設(shè)將軍,以之前的禁中四校尉統(tǒng)領(lǐng),其中全旭領(lǐng)四千人、莫題、賀蘭悅、庾業(yè)延各領(lǐng)兩千。
與此同時,追隨王帳遷徙云中的部落有序向牛川匯聚……
六月二十日,拂曉時分,十萬人的遷徙隊伍分批次向云中進發(fā)。
是時,牛羊百萬,車帳綿延三四十里。
二十一日,過南池。
二十三日,過諸聞澤(今岱海)。
二十五日,過參合徑,入云中,至盛樂舊城。
盛樂,古稱成樂,前漢始置,初為定襄治所,后漢為云中所轄。
魏黃初元年(220年),棄為荒蕪。
建國三年(338年),代王拓跋什翼犍于成樂舊址八里處營建城池,取名盛樂。
盛樂古城數(shù)年之前為秦軍墮毀,因此拓跋珪并沒有見到幼年記憶中的宮室樓閣,只見到斷壁頹垣、荒涼滿目。
進入云中之后,拓跋珪先是派遣數(shù)路騎軍探查情況,確認秦軍離開云中后,開始分徙部眾。
盛樂舊址,殘破城郭前。
拓跋珪召集朝廷重臣,宣諭詔命。
“王府左長史燕鳳,昭成舊臣,聲威著于四海,令其領(lǐng)王庭將士家眷及戰(zhàn)死將士家眷四萬人屯于舊都盛樂;
九原郡公拓拔儀,國之干城,令其領(lǐng)兩萬人徙中陵水以南;
南部大人長孫嵩,國族之表,令其領(lǐng)兩萬人徙荒干水以北;
奮威將軍穆崇,世代忠良,令其領(lǐng)兩萬人徙白渠水與荒干水之間;
汝四人職責有四:安撫舊民,鑿渠引水,開墾田地,廣植宿麥,可得謹記?”
“臣等謹記王上教誨!”燕鳳四人踱步而出,齊聲受命。
盛樂一地無法負擔十萬人,為發(fā)展計,分散部眾也是必然。
如今正值仲夏時節(jié),辟農(nóng)田、翻秋地、引渠水都不算晚,若是夜以繼日奮戰(zhàn),明年有望自給自足。
云中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優(yōu)勢有三點:土地肥沃、河流不盡、耕牛眾多;劣勢也很明顯,農(nóng)具稀少、麥種有缺。
自昭成建設(shè)農(nóng)業(yè)以來,云中夙以糜子為主,甚少種植宿麥,故而麥種短缺。
農(nóng)具稀少也是不難理解,昭成之時,兵器甲胄、農(nóng)具鐵器皆存放于云中宮,秦國滅代以后,物資均為秦軍所掠。
緊接著,拓跋珪又語重心長告誡四人:“云中原住之民,皆先王之赤子,其先世自桓(拓跋猗迤)、穆(拓跋猗盧)以來世奉拓跋氏,爾等切勿殘掠、奪人妻女、侵人田地;
穆王之時,刑罰嚴峻,動輒處死,新舊猜疑,諸子迭相誅戮,終為反噬,宜引為誡;
凡道遇黎庶宜多加宣諭,示以王化,若有野民不附,宜三往勸之,不可不教而誅;
晉,外不能馭諸夷,內(nèi)不修王道之政,胡虜(郝散)振臂一呼,天下俱反,茍延江南,亦以為誡;
昔圣人之言‘水則載舟,亦則覆舟’,先神元王亦有言‘抄掠邊民,百姓涂炭,非長計也’,此誠至理!”
云中原住民大多是晉人之后,西晉末年,晉大將軍劉琨不能抵抗?jié)h國,邊民或為抗擊匈奴而死,或為匈奴所掠,彼時,代國公拓跋猗盧任用衛(wèi)操、莫含等晉人,招撫邊民,多有來投。
拓跋珪之言有四個核心,善待舊民、廢除掠人法、以寬治民、推行仁政。
此言一出,有人暗罵拓跋珪迂腐不堪,有人心中百感交集,有人胸懷壯烈。
人與人追求不同,看待事物角度不同,得到的結(jié)論也不同。
燕鳳四人表情肅穆,聲音洪亮回道:“臣等謹遵王上教誨,不敢有違!”
“農(nóng)人、百工皆為國家之本,應(yīng)當賜予田地,借予耕牛,安撫其心,如此,陰山不能阻四方來投,大河不能絕黔首歸附,小邦之民翹首以盼,大國之民乘舟而來,王師所到之處,百姓簞食壺漿,妻之以女,奉之以衣,誠如是,四海承平之日不遠矣!青史昭昭,可傳爾名!”
回到幼年生活的地方,拓跋珪不禁涌起一股使命感,這是以往從來不曾有過的,只覺思潮騰涌,渾然不知所言。
“凡十五以上男子,墾無主荒地四十畝、女子墾無主荒地十五畝,以其所墾田地半數(shù)為永業(yè)田,但不準買賣,另外半數(shù),年老身死收歸國家;舊民土地若有多余,收歸國家所有,償其牛馬;民若有余力,準其于山林險地開辟桑田、麻田,以二十畝為限;凡授田事,各人皆當認真核準;民有繳納稅賦、為國服役……義務(wù),此令應(yīng)當廣諭,咸使耳聞”。
“鰥寡孤獨,廢疾者亦得有所養(yǎng),戰(zhàn)死將士家眷由王庭為其墾半數(shù)田地,其子女若為男子,長成可入禁衛(wèi)軍,若為女子,待嫁之日國家奉資以為嫁妝……”
“與民共苦,與民同憂,泰山猶可移,人心焉能不一?”
“……”
拓跋珪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有理想,有施政準則,有告誡,有期盼,有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光輝。
拓跋珪當然知道,這些祈盼不可能輕易實現(xiàn),但這是一個志在問鼎天下的王的誓言。
一年不能實現(xiàn),那就三年……三年不能實現(xiàn),那就十年……十年不能實現(xiàn),那就窮盡一生……
不需要與后來者相比,至少要向那些史書中的明君看齊,甚至超越他們……
白渠水畔,拓跋珪牽著拓拔儀、長孫嵩、穆崇的手,為三人踐行,聲情并茂:“國家草創(chuàng),情勢維艱,皇國興廢,惟賴諸君”。
“不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無面目茍活世間!”
“不敢有負圣君之望!”
“吊死問生,與民同甘共苦,固臣之所愿!”
三人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
史臣曰:百代之季,代之復(fù)興,固有由矣!
——《魏書》
錦鯉跳跳
不知道怎么寫,不懂套路,不懂文學(xué),文風(fēng)如此,姑且看之! 感謝修嵐陛下的打賞,感謝蝶憂戀的月票,感謝友友們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