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王朝的腐朽

第一百七十八章 魯宣公(四)

王朝的腐朽 立日耳 1067 2022-03-17 23:30:00

  魯宣公十三年,即公元前五九六年,楚國攻打宋國,因為宋國楚國滅蕭之時,宋國曾去救援。

  魯宣公十四年,即公元前五九五年,公孫歸父與齊惠公在谷地會見,晏桓子(晏弱,晏嬰的父親)當時跟隨在齊惠公身邊,公孫歸父(字子家)與他談?wù)擊攪憩F(xiàn)得很興奮。

  晏桓子對高宣子(高固)表示,子家恐怕要逃亡吧。就是因為他對魯國的過去有留戀,留戀就會貪婪,貪婪就會算計別人,一旦算計別人,別人也就會算計你。一個國家的人都算計你,你怎么會不逃亡呢?

  晏桓子的意思,其實就是透露出了對公孫歸父的不看好,當時的魯國,三桓當政,早已不是他父親公子遂執(zhí)政的時候了。

  這一年,孟獻子對魯宣公表示,小國之所以能夠免罪于大國,是因為時常去聘問且進獻財物,這樣才有庭中陳列的禮品上百件;時常去朝見且進獻功勞,這樣才有華服飾品的賞賜,還有額外的財物。這都是謀求大國赦免不能免除的罪過。等到大國責罰再進獻財貨,這就已經(jīng)來不及了。如今楚國包圍宋國,國君應(yīng)該有所考慮。

  魯宣公聽了之后,十分認同孟獻子的話。

  次年,春季,公孫歸父在宋國會見楚莊王,這是魯國為了親近楚國。

  秋季,孟獻子與齊國大夫高固在無婁(今山東諸城市西南)會見。

  冬天,魯國發(fā)生了饑荒,但是沒有造成嚴重的災(zāi)害。

  這一年,季文子推行畝稅,也就是開始對魯國境內(nèi)的田地統(tǒng)一收稅。

  周朝的田地制度,井田制,國家的土地都歸屬與周天子,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再分封貴族大夫,其中只有公田的產(chǎn)出才需要上交,私田產(chǎn)出歸屬耕作之庶民。

  而隨著春秋時期,生產(chǎn)力發(fā)展和社會關(guān)系的變化,田地的數(shù)量增多,但卻并不屬于各國的君主,而是在一個個掌握了大量封地的貴族手中,井田制的制度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諸侯國的發(fā)展。

  季文子推行畝稅,嚴格意義上就是推翻了井田制,承認了田地的私有化,然后強行以國君的權(quán)力向所有的田地收稅,皆十取其一。

  這個做法,使得國家的財富向著國君聚齊,而不是分散在各個受封貴族手中,實乃是增加財政和穩(wěn)定社稷的良策。

  魯國之后,各國也紛紛效仿。

  《左傳》評價這件事,卻認為畝稅有違禮制,以‘谷出不過藉’為由駁斥。

  禮,修君子之身,養(yǎng)圣賢之德,亦述人之倫常,明天地之道。

  至于家國,禮不當廢,亦不當重,因其嚴苛猶不知變也。

  圣人明德論禮,如大道之行,不在細微之處。

  知強弱而名刑,辨明晦而著法,分輕重而修禮。

  圣德昭昭,不在固禮細法,家國之興在于勢,社稷之穩(wěn)在于民。

  明其勢,勿忘民,則盛世可盼也。

  后人不明先圣之德,不辨前賢之意,徒效其法,仿其行,三代猶可成,百世則必廢。

  周公行禮,諸侯歸心,周王失德,春秋紛亂;商君變法,富國強軍,二世亂政,天下亦覆。

  故前人之德不敢忘,前人之訓亦當謹記。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