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章尾小記
古代坐具中,凳子、椅子一類算較晚出現(xiàn)的。早期的“坐”法,幾乎都是“席地而坐”的衍生產(chǎn)物,因此多倚靠配合筵、席、床榻等。其中榻相較于其他的坐具,還有床鋪、案幾的功用,是早期漢民族家居文化、生活禮儀的代表物之一。
說到生活中的禮儀,和榻比較緊密聯(lián)系的就是坐、臥方式。后來的垂足坐姿,就個人查到的資料,至少應(yīng)是東漢末年的產(chǎn)物。一種名叫“胡床”的坐具自游牧民族傳入中原,形制接近一種折疊凳,才開始改變?nèi)A夏人民長期的以跪坐為主流的坐姿習慣。
雖說垂足有利于解放人的雙腿,可以坐得更為舒適,家具也在因為人們的生活追求不斷的發(fā)生變化。但就算是到了深受胡風影響的唐代,蹲踞、箕坐、胡坐等坐式,還會被普遍當作不禮貌或不敬重對方的坐姿。跪坐、跽坐還有正坐仍然是被主流認可為尊禮尚儀的坐式,尤其是等級較高的公共場合或集會中,更是身份的代表。
因此像“榻”這種坐、臥功能皆備的家具,在唐代作為主要的坐具依舊繼續(xù)被廣泛沿用,可以看出是深受早期的生活禮儀文化的影響。用一副好木材精心雕琢出的木榻,掃榻迎客,再配合“端正上流”的坐姿,既是自己地位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對客人最大的敬意。想來當時只要家庭條件不錯的人家,都會備上這樣一套家具以作招待之用,這在不少的繪畫作品中,也都能略見一二。普通百姓嘛。。。。。。難道說用不起什么黃花梨的,還不興拼幾塊結(jié)實的木板竹片嗎?(哼哼)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于創(chuàng)作的資料整理,并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