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來到人間時,其父柳鎮(zhèn)已經(jīng)三十五歲。雖然曾經(jīng)作為士族的河東柳氏已經(jīng)衰落,但由于柳氏家風清正淳厚,在社會上有多方面的聯(lián)系,這對柳宗元的成長來說是有利的因素。
父親柳鎮(zhèn)剛正不阿的品格,更使柳宗元受益一生。柳鎮(zhèn)是個書生,對儒家經(jīng)典無不精通,能寫詩會文,又是明經(jīng)出身。安史之亂時,柳家有一個時期在山西王屋山躲避戰(zhàn)亂,他為柳家子弟講過學,傳授《左傳》和《周易》。安史之亂過后,柳鎮(zhèn)曾向朝廷上了兩份建議書:一份建議勸人耕種,恢復生產(chǎn);另一份主張興辦太學,恢復教育事業(yè)。他既關心國家又十分重視文化,本人學識淵博,因而能結交一代名流,如中唐著名文人梁肅和韓會、詩人李益。政界的許多要人,也都與他有來往。
柳宗元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從小受到學術文化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增長知識,又有機會了解社會情況,接觸實際,開闊眼界。
官場上的柳鎮(zhèn),一生為仕途而奔波,不過大多是做參軍、縣令之類府縣僚佐的小官。直到去世前五年,才到朝廷做殿中侍御史,官階從七品上。
柳鎮(zhèn)在仕途上始終很不順暢的原因,在于他為人正直的品格。
柳鎮(zhèn)三十來歲時,在晉州(今山西臨汾)做錄事參軍,頂頭上司是晉州刺史。此人是武將出身,脾氣粗暴,任意打人殺人,府衙里沒有人敢同他講理。
有一次,一個無辜者將要被剌史打死,柳鎮(zhèn)看不過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體去擋住棍棒,反對暴行。這個刺史因此暴跳如雷,掀掉了桌子,折斷了坐席,卻沒有能鎮(zhèn)住柳鎮(zhèn)。
柳鎮(zhèn)得罪了剌史,他的晉州錄事參軍自然是做不下去了,于是改任長安縣主簿。
母親盧氏對柳宗元的童年啟蒙教育,也影響很大。
盧氏也生于士族家庭。當時的士族,政治上雖往往趨于保守,但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掌握又是較多的。士族家庭大多有家學,通經(jīng)讀史是士族子弟的一種風尚。盧氏在家里,從七歲開始讀《詩經(jīng)》、《孝女傳》一類書籍。兄弟們所讀的歷史典籍和諸子百家,也成為她的讀物,因而盧氏很有文化根底。
賢慧豁達的盧氏,與姑嫂能很好相處,對兒女善于管教,又慈愛勤懇。柳宗元的兩個姐姐在家里學女紅,也學文化。他的大姐寫得一手隸書,還善操琴。這是一個生活中充滿了文化氣氛的家庭。
少年時期的柳宗元曾想進太學去學習。太學是皇家辦的高級學府,學生都是做過五品以上的官員的子孫,河東柳氏的子弟是有資格進太學的。
然而,當柳宗元聽說太學生并不認真讀書,慣于吵架斗毆,侮辱師長,學風非常不正,就打消了進太學的念頭,而在“鄉(xiāng)閭家塾”中學習。鄉(xiāng)學是地方上辦的,往往有較好的老師,學習紀律也較嚴格。
直到后來中唐名臣陽城做了國子監(jiān)司業(yè),主管太學,柳宗元對太學的不良印象才有了變化。
稍長一點,隨著父親柳鎮(zhèn)官職的頻繁調(diào)動,柳宗元開始跟隨父親身邊,先后到了夏口(今湖北武漢)和洪州(今江西南昌)等地過著游歷生活。這一時期,柳宗元主要是在父親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直接影響下教育成長。
柳鎮(zhèn)在夏口、南昌的上司李兼,就是后來柳宗元妻子楊氏的外祖父。楊氏是禮部、兵部郎中楊憑的女兒,楊氏三歲喪母以后,一直住在外祖父李兼家里。
柳宗元比楊氏大四歲。就在柳宗元十三歲這一年,他和楊氏訂了婚,這是一門娃娃親。
在南方期間,柳宗元經(jīng)常與人討論學業(yè)。
在夏口,柳宗元與少年朋友虞鳴鶴相善,因住處很近,常在一起講文論道;在九江,他結識正在用功讀書的蕭。這兩個少年朋友,后來都考取了進士。
熟悉柳宗元的同時代人,無不稱贊他資質(zhì)聰明過人。他生長在學術氣氛很濃的家庭中,孩提時代有母親的及早啟蒙,以后在“鄉(xiāng)閭家塾”中勤奮學習,加上經(jīng)過象父親柳鎮(zhèn)等學識淵博的長輩的精心指教,一個少年兒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思想容易往往容易早熟。
貞元元年(785年)七月,“涇師兵變”中破朱有功而被提升為副元帥的藩將李懷光,又由于謀反而被他的部下牛名俊所殺。
年僅十三歲的柳宗元寫了《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表達了他渴望國家統(tǒng)一安定的心愿。這是今天可以見到的他最早的作品。
這時柳宗元還是少年,這篇文章是代崔中丞寫的。如今《賀平李懷光表》只留下殘篇,從中可以看出,他采用的是很難掌握的駢文,措辭練達,對仗工整,概述敘事,頗有氣勢,稱得上是出手非凡的佳作。
這篇文章曾得到當時一些知名文人的賞識,為少年柳宗元獲得了“奇名”。
柳宗元雖然少年時代就在文壇嶄露頭角,但并沒有影響他繼續(xù)努力去學習。
勤奮好學是他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他家在長安善和里柳家舊宅內(nèi)藏有皇帝的賜書三千卷,這些藏書是他的心愛之物。
二十年后,由于柳宗元貶官,全家到了南方,那三千卷書不得不留在長安柳家故居。柳宗元在給長安人寫信時,還特地問到,故居房子已經(jīng)換了三次主人,不知那三千卷藏書還在不在?柳宗元雖身在千里之外,還是念念不忘那些書。愛書至此,可見一斑。
柳宗元學習興趣很廣泛。小時候曾迷戀過書法和音樂,還下過一番功夫。
在書法方面,他自己家里珍藏有許多魏晉時期的書法作品,而他又把長安城里要人們私人珍藏的書法都看遍了。后來,在永州生活時,別人給柳宗元看署年為西晉“永嘉”的一篇墓中出土石書。他馬上發(fā)現(xiàn),這石書在書法上是模仿了王羲之的筆法。王羲之生于西晉“永嘉”后八年,并不是西晉“永嘉”時人,西晉“永嘉”時人怎么會有東晉書法家特有的書法呢?由此,他斷定這墓中出土的石書,是一件假古董。
能對書法有這樣高的鑒別能力,正是因為柳宗元在這方面從小就下了功夫,為書法造詣打下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