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楊秀才你方才所言,這本《周易》居然是試人才學(xué)之用?卻不知有何試驗之法,秀才你能否詳告?”
“此事甚易,但不知大仙你可知這秀才進學(xué)之際必考之‘四書五經(jīng)’否?”
所謂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四部,而五經(jīng)者則有《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科。
這四書五經(jīng)記敘的都是古圣先賢之言,向來為歷朝應(yīng)考文人必讀之著,然而過去應(yīng)文試的秀才舉子卻不用通曉全部‘四書五經(jīng)’。
當然了,這四書是不能少的,全是必考科目沒得商量;但五經(jīng)之中,應(yīng)試文生卻可以挑選自己最為擅長拿手的那一科應(yīng)試!
而五經(jīng)之中,就屬《周易》最是晦澀難懂,尋常人即便日夜誦讀至倒背如流的境地,亦難夸口能通解《周易》。
古往今來善治《周易》者,無不是當世享譽的大儒!
不過這士人就算不通《周易》卻也無妨,并不耽誤將來應(yīng)試做官,只要你在應(yīng)考之時莫去選它便好。
正是為此,古往今來士人在科舉應(yīng)試時,往往選《詩》做答的多,敢選《易》應(yīng)舉的極少。
“在楊某想來,如果書院塾師通曉《周易》,必是腹內(nèi)廣有才華的大儒。楊某如能投入其門下攻讀,多半就可在來年縣試中保住這秀才的告身。
因此楊某在離家之時,特地去書肆中尋來一本《周易》帶在身上,也好在異日登門求教時使用。”
聽了楊從循的解釋,胡三他眼珠骨碌碌一轉(zhuǎn),居然頗為贊許的點了點頭。
“秀才你這法子想得真是乖巧,胡三我怎么就一直都想不到呢?將來爹爹若是再以離卦相考,胡三我大可先以坎卦之辭相詰。
爹爹素來喜火厭水,勢必難以回答,屆時就不會再責怪我貪玩荒疏學(xué)業(yè)了,也就不會再來打我的頭了,嘿嘿,妙極,妙極!”
小狐貍越想越是高興,居然抱著自己的白肚皮,在地上嘻嘻哈哈得打起滾來,將一旁的楊從循看了個目瞪口呆。
又滾了兩個來回,胡三他才猛然醒悟到自己在楊從循面前一時樂極失態(tài),趕忙一甩蓬松的大紅尾巴從地上翻身爬了起來,同時又接連咳嗦兩聲作為掩飾。
“秀才你既然想到‘《周易》克師’這等妙招,卻為何要在野寺遷延至今,不早早尋一家書院投帖候見呢?”
小狐貍這一席話問出,登時就讓楊從循鬧了一個大紅臉。
“上仙您有所不知,這登門投帖時,須隨身攜帶酬謝塾師的束脩。楊某……唉,不瞞上仙,眼下楊某已是身無分文,這束脩又從何談起呢?”
小狐貍聞言點了點頭:“原來是沒有錢啦?唔,讓我好好想想,自家上回看見銀錢到底是在何處……有了!
敢問楊秀才,你們?nèi)祟愅短輲煏r,一般需要多少束脩?這書院塾師的胃口究竟如何?如有二十兩雪花紋銀夠不夠這束脩之資?”
聽了胡三的發(fā)問,楊從循“噗嗤”一聲就笑了起來,連忙沖小狐貍接連擺手道:“上仙此言差矣。這拜師時須送束脩,乃是孔圣人昔年欽定的禮數(shù)。
后人在拜師時援引此例,只為表達自己崇圣敬賢尊師重道的誠心。這束脩并不拘數(shù)目多寡,只是個敬師的名目罷了。依楊某淺見,能有個二三兩銀子就十分夠了?!?p> “原來只要二三兩???那這事就簡單了!秀才,你趕緊收拾清洗一下,然后背上書箱跟我走,咱們掙這個束脩去?!?p> “不知上仙您要帶楊某去何處?”
“由此投官路南去五里,在大道旁有一個百十來戶人家的村社喚作內(nèi)王村。前日三爺我打那里路過時,正瞧見里正村老等人在官路旁大樹上張貼懸賞捉妖的榜文。
當時三爺我覺得新鮮,就等眾人走后湊上去瞧了幾眼,要是三爺我沒有眼花,這懸賞的花紅就是二十兩紋銀。今日你我同去將這筆花紅掙來,以此為束脩之資豈不美哉?”
“去捉,捉妖?上仙!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么?”
“咦,你這秀才當真迂腐可笑。如不能降伏那個在村社中作祟為禍的妖怪,村老他們?nèi)绾慰闲母是樵傅亟o出許下的花紅?”
有道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楊從循他聞言躊躇片刻,終于狠心將腳一跺。
“也罷,也罷!誰叫楊某此刻已是身無分文呢?如不去掙這筆花紅,這一日早晚兩餐又該從何而出?難道要當街乞食不成?如此作踐自己,又將那斯文面皮置于何地?”
說道這里,楊從循他又有些遲疑得看向小狐貍胡三:“只是不知大仙您可有降妖的把握?”
見楊從循意動,小狐貍胡三哈哈一笑,沖楊從循故作輕易得一擺前爪。
“區(qū)區(qū)一個縊鬼,三爺我還不放在眼里,如要降伏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秀才你休要再多言,快些隨我去降妖?!?p> 當聽到小狐貍混不在意得信口說出縊鬼二字,楊從循他頭上頓時就是汗出如漿:“大,大仙您恕罪,楊某,楊某此番是萬萬去不得了!”
“卻是作怪,秀才你且說,到底有甚去不得?”
“大仙您有所不知,這吊,吊死鬼,它兇??!”
世俗相傳,這上吊自縊之人胸中皆有莫大怨氣不得發(fā)泄,因此死后就不能去陰司勾到銷名,須得害死一人替代自己受這胸中怨氣不得發(fā)泄的苦處,方能順利投胎,所以這自縊而死的縊鬼常常格外兇惡。
然而小狐貍胡三卻對此類說法嗤之以鼻:“此論真是荒謬絕倫。秀才,我且問你,這上吊縊死之鬼固然滿腹冤屈無處申訴,然那些在法場之上砍頭斬首的罪囚難道就個個死的心安理得,胸中并無半點冤屈?
何以縊鬼兇惡而法場鬼不兇?每當法場秋決之時,圍觀行刑的閑漢有如過江之鯽,將刑場周遭圍的水泄不通,甚至還有為觀刑不惜攀樹登房之人。秀才你且說,這其中可有半個害怕冤死鬼行兇的么?”
胡三這一番連珠炮似的發(fā)問頓時將楊從循問了個張口結(jié)舌半天則聲不得。
末了,楊從循他重重一點頭:“大仙您教訓(xùn)的是,先前都是楊某見得差了。學(xué)生這就隨大仙您前去內(nèi)王村降伏縊鬼,也好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