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不缺只好再次催促道:“來大家不用客氣,開飯吧?!?p> 但是,依舊沒有人動筷子。
見狀,寧不缺對身旁的縣丞問道:“你們怎么都不動筷子?。俊?p> 縣丞韓永飛回答道:“縣尊大人稍安勿躁,還有一個人沒來,煩請縣尊大人再等等?!?p> 寧不缺這時也反應過來,說道:“要等的這位,是不是將要坐在自己左邊這一位?!?p> 古人以左為尊,之前寧不缺雖然知道這個概念,但是一時想不起來,所以還不在意。
但是現(xiàn)在寧不缺反應過來這是把自己置于來人之下。
這還得了,自己可是本縣知縣,堂堂的百里候?。?p> 什么時候,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被人爬到頭上了。此人絕非善類。
依寧不缺的脾氣當即就要發(fā)火。
但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既然局勢已經(jīng)不利于自己,就算自己發(fā)怒也只是徒惹人笑。
于是寧不缺把這口氣暫時壓下來了。
此時縣丞回答道:“回縣尊大人,正是。”
“哦,不知道這位是何來歷?值得讓這么多人等他。”寧不缺趁機打探道。想要對付一個人自然是要先了解他。
“縣尊大人,我們要等的人是已經(jīng)致仕的前任翰林王符生。
王老翰林雖然已經(jīng)致仕,但是他有很多門生在各地擔任官職。
所以他是我們鹽源縣在官場上最有影響力的人。
縣尊大人萬萬不可得罪他?!笨h丞告誡道。
“這是自然。”寧不缺不動聲色的附和道。
之后,寧不缺又等了好一會兒,寧不缺都等得不有些不耐煩了,正準備有所動作的時候。
這時此人終于出現(xiàn)了,只見來人四十多歲,白白凈凈,慈眉善目像極了一個富家翁的模樣。
寧不缺心中有些疑惑,因此,對縣丞韓永飛問道:“這位翰林大人看上去有些年輕啊,怎么這么年輕就致仕了?!?p> 縣丞韓永飛笑道:“縣尊大人你誤會了。
這不是王老翰林,而是他的兒子。小王老爺王意池?!?p> 寧不缺心中的不快加劇了。
自己的接風宴,他不來反而派他的兒子過來。其用心昭然若揭。
寧不缺心中對此很清楚:“哼,下馬威。這是在告訴我,這鹽源縣是他的鹽源縣,而不是我的鹽源縣。那咱們走著瞧?!?p> 雖然寧不缺此時心中已經(jīng)是翻江倒海了,但是,寧不缺臉上依舊沒有表現(xiàn)出來。
王意池一進門就立刻向眾人打招呼道:“哎呀,實在不好意思。本來是今天家父要過來的,但是家父突然身體不適,實在無法出門。
最后只好派我過來,做代表了。因此來晚了。實在是對不起。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王意池的話,看上去是道歉的話,但是,同樣的話在他的嘴里說出來就聽不出半點抱歉的意思。
顯然,他是吃準在座的人都不會介意,甚至是不敢介意。
而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
王意池說完這段話,在場的眾人都紛紛起身相迎,并且非常體諒的說道。
“不介意,王老翰林年事已高,無法出席,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也是人之常情,有什么好介意的。”
“李兄這話,說的有道理,而且小王老爺作為本縣的財神爺,也是難得一見的。這個分量也不低啊?!?p> 寧不缺聽了這話,皺了皺下眉,對縣丞韓永飛問道:“這個王意池沒有走仕途嗎?”
“回縣尊大人的話,沒有。據(jù)說王意池小時候并不是讀書的料,倒是對經(jīng)商很感興趣。而且還比較有天賦,很快就把王家家產(chǎn)翻了好幾倍。”縣丞韓永飛解釋道。
雖然,縣城韓永飛的話里話外都是在夸獎王意池。
但是,他語氣之中依舊藏有一絲的不屑。這是身為官員對商人階層的天然的鄙夷。
“原來是這樣?!笨上幉蝗睕]有聽出來,否則寧不缺絕對會打算加以利用這一點的。
場中的恭維之聲,依舊沒有停止下來。
“再說,小王老爺是為了照顧王老翰林,這才來晚了,這是在盡孝啊,我們怎么能因為小王老爺孝順而責怪呢?”
“就是,就是。本朝以孝治天上,誰要是不讓小王老爺盡孝就是想要對抗朝廷,就是造反?!?p> 在眾人的集體開脫之下,王符生自己不來,不事先打招呼,派自己兒子來,和王意池來晚的事情,不但就這樣給帶過了,而且,還趁機給王意池送上了一個孝順的名聲。
一時間,賓主盡歡,唯有坐在主位的寧不缺,心理十分不爽,本來這樣的待遇是應該屬于自己的。
但是,現(xiàn)在卻被別人竊取了。
王意池在眾人的吹捧之下慢慢的來到了自己的座位也就是寧不缺的身旁的空位,也不打招呼就徑直地坐下了。
然后,對寧不缺明知故問道:“你就是新任的知縣?”
“不錯?!睂幉蝗被卮鸬?。
“來來來,不要客氣,今天是你的接風宴,大家動筷子吧。”王意池一邊說一邊率先開始夾菜。
這個時候大家才開始真正的坐下吃飯。
幾杯酒下肚之后,王意池對寧不缺說道:“我也不廢話了,只要你老實聽話,把權(quán)力交出來,不該過問的不問,不該管的不管。那么每年都有五百兩的銀子給你?!?p> 王意池說話囂張的態(tài)度就讓人覺得很過分了。
但是,這話里的內(nèi)容讓人覺得更過分。
寧不缺有想過對方會耍些手段來分自己的權(quán)力。
但是,卻從來沒有想過對方會如此直白,毫不掩飾的問自己要,足見對方的氣焰何等的囂張。
而且對方開出來的條件,寧不缺視為打發(fā)要飯的都不如。
雖然,五百兩銀子是寧不缺俸祿的幾倍,但是,這是建立在寧不缺不貪的前提下。
而這個時候,大清國上下早就已經(jīng)貪污成風。怎么可能讓官員不貪污呢。
因此而在知縣這個職位,三年任期內(nèi)至少能夠貪污幾千兩銀子,手段厲害一點的幾萬兩都不成問題。
如此一對比,這五百兩銀子就不總打發(fā)要飯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