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后周忠臣。
后漢末年,隨同郭威一道率軍打回汴梁,乃從龍之臣,后周開國元勛。
拜昭義節(jié)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駐守潞州,抵御北漢和契丹。
論身份地位,猶在趙匡胤之上,在整個后周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
趙匡胤登基之后,除了符彥卿和李重進,最擔心的人便是李筠了。
故而第一時間加封為中書令,并且派使臣前往潞州,宣撫慰問李筠。希望可以予以安撫,讓其順利歸附大宋,并且前往東京,入朝陛見。
使臣到了潞州,李筠第一反應(yīng)是拒絕不見,奈何左右苦勸,一番掙扎之后,這才將使臣迎入府中。
歡迎儀式之后的宴會上,卻出了幺蛾子。
本來賓主就不甚歡喜,只是勉強維持場面,誰知道幾杯酒下肚,李筠干出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
他將周太祖郭威的畫像掛在了廳中,對畫像叩拜,痛哭流涕。
李筠手下之人則是驚懼非常,惶惶不安的,當著新朝使臣,即便前朝太祖,這是要做什么?
不愿臣服?而且還是當面打臉,簡直是……
自尋死路!
宋使見狀,面色鐵青,當場就要拂袖而去,好在被左右之人拉住了。
李筠的心腹幕僚閭丘仲卿勸說道:“貴使請勿當真,李公乃是醉酒失態(tài),切莫介意?!?p> 醉酒顯然是說辭,李筠擺明了不服趙匡胤。
只是礙于現(xiàn)實無奈與左右勸說,只得暫時低頭,接受了宋使撫慰,但內(nèi)心里卻絲毫沒有心悅臣服,而且準備隨時謀反……
當然了,按照李筠的說法,他這是忠于后周,戡亂平叛。
但是尷尬的是,與后周勢同水火的北漢得到消息,聯(lián)絡(luò)他合兵閥宋時,他卻答應(yīng)了。
盡管長子李守節(jié)與智囊閭丘仲卿強烈反對,可仍舊一意孤行。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更何況他是趙匡胤重點關(guān)注的對象,故而與北漢之間暗通款曲之事,自然而然傳到了東京。
趙匡胤沒有震怒,而是親自的寫信李筠,予以勸慰安撫,并且加封其子李守節(jié)為皇城使,厚重賞賜。
如此,可謂是仁至義盡。
如果李筠還不領(lǐng)情,就有點說不過去,再一意孤行起兵,至少輿論會站在趙匡胤這邊。屆時出兵平叛,也可以算得上先禮后兵,名正言順。
李筠大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有思前想后,派了長子李守節(jié)前往東京城。一來是做個姿態(tài),二來也是打探宋朝虛實。
如此,以便審時度勢。
李守節(jié)不欲父親反宋,希望能夠緩和與趙官家的關(guān)系,故而欣然前往東京。
臨走之時,李筠有些顧念長子的安全,但李守節(jié)自己卻一點也不擔心。
他堅信,天下矚目,想要收買人心的趙匡胤絕不會傷害自己。
然而事實上,剛到東京,趙匡胤一句話便嚇得李守節(jié)魂飛魄散。
垂拱殿里,當李守節(jié)參拜之時,趙匡胤冷哼道:“太子何故至此?”
太子!
這可是個了不得的稱呼。
李守節(jié)聞聽,幾乎以最快的速度撲倒在地,叩首道:“官家……玩笑了,定然是有人要陷害臣父子。”
“陷害,是嗎?”
趙匡胤冷冷道:“朕聽聞你數(shù)次勸說你父親,可是他一意孤行,并不聽從,一定要反叛大宋是嗎?”
“官家明鑒,家父不敢……”
“不敢,他有什么不敢呢?莫不是因為你反對他,所以……派你前來東京?激怒朕一時氣惱,殺了你,好讓他師出有名,起兵討伐?”
趙匡胤的語氣很冷,殺人誅心。
雖然是意料之中的情況,可李守節(jié)分明感受到了強烈的威脅,趙匡胤比想象的更威嚴不可犯。
“李守節(jié),放心,朕不會為難你,你回去吧,替朕給令尊帶句話。”
“請官家諭示,臣一定帶到?!?p> “朕沒做皇帝的時候,你想怎樣就怎樣,然今朕已登基為帝,你就不能讓讓我?”
皇帝讓一個大臣讓讓自己,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李守節(jié)自是心驚肉跳,連連稱是,告退離去,也許一出宮就會馬不停蹄趕回潞州。
……
趙匡胤默默看著笑著李守節(jié)消失在視線里,沉聲道:“則平,你以為李筠會聽朕的勸告嗎?”
一只隨侍在側(cè),面貌白凈,儀態(tài)儒雅的中年臣子欠身道:“官家,臣以為……李筠素來剛愎自用,怕是難。”
趙普,字則平。
趙匡胤昔日府中幕僚,歸德軍掌書記,如今則是官軍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
雖無宰相之名,但卻是趙匡胤最信任的智囊,給出了一個不妙的推測。
趙匡胤微微沉吟:“罷了,意料之中,早做應(yīng)對吧!”
趙普輕描淡寫道:“李筠……一個潞州,最多加上臨近的澤州,并無太大威脅,官家不必擔心。”
“可是李筠背后還有北漢。”
“沒錯,可是李筠和劉氏之間有滅國之仇,不共戴天,他們縱然狼狽為奸,也不會同心協(xié)力的。”
趙普道:“再者,河東之地本就貧瘠,且多年戰(zhàn)亂,北漢一隅之地,向來積弱,若非背后有契丹人,哪里能支持到今天?
昔年高平之戰(zhàn),周世宗御駕親征……當時官家就在軍中,一馬當先,一戰(zhàn)下來,北漢已經(jīng)元氣大傷,早已不復往昔,所以不足為慮。”
趙匡胤想起昔年隨同柴榮征討北漢的情景,時過境遷,不由心生感慨。
“則平,如果李筠真的反了,朕……打算御駕親征?!背聊蹋w匡胤道出了一個頗具先見的決定。
趙普微微錯愕,但旋即就明白過來,官家這是在看齊周世宗,以此證明自己的雄才偉略不比柴榮差。
“御駕親征,平定叛亂,震懾宵小,揚我大宋國威,官家深謀遠慮?!?p> 趙普是基本贊同的,卻也顧慮道:“然國朝初立,官家驟然離京,會不會……有動蕩?”
“放心,朕若要率軍出征,留守之事自會安排妥當。”
“如此,自然是好?!?p> 趙普沉吟道:“不過話說回來,如今這天下,真正的威脅并不在潞州?!?p> “你是說……長安,淮南?”
“是,長安袁彥,乃是昔年郭威征討河中時的舊臣,他兵力有限,但據(jù)關(guān)中之險。臣擔心的是他與李筠聯(lián)合,西北方面便有些危急了?!?p> 趙匡胤道:“朕已料到此事,故而派了潘美前往長安宣旨,但愿能收復或穩(wěn)住袁彥??衫钪剡M這邊……”
李重進乃是后周太祖郭威的親外甥,駐守淮南揚州,掌握著防備南唐的大軍,也控制著宋國目前最富庶的淮南之地。
趙匡胤登基之后,明升暗降,先是冊封其為侍中,然后以韓令坤替代了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剝奪了其名義上對禁軍的指揮權(quán)。
然后下令李重進移師駐守青州,換防自然就是要趁機奪其兵權(quán)。
李重進本就對趙匡胤奪取周室江山甚為不滿,如今有讓他離開經(jīng)營多年,根基牢固的淮南,又怎么可能答應(yīng)呢?
如此,一南一北,兩處兵禍。
若是兩人合謀,南北夾擊,還別說,大宋當真可能會有危險……
*
PS:感謝刻意·忽略的打賞!